7 September 2021

Hasegawa - 1/200 Space Shuttle Orbiter w/ Boosters

[WIP: 4/8/2021 - 6/9/2021]

砌完火車頭後還未想砌車,所以轉砌一些較冷門題材類別的模型,今次找來一盒穿梭機連燃料艙及火箭推動器模型。穿梭機模型幾十年前大概是初中年代已砌過孖星1/100的淨穿梭機模型,印象中不是太難砌,那時祇有哥倫比亞(Columbia)及企業號(Enterprise)兩架穿梭機,企業號祇是用作試驗用途不能上太空;而哥倫比亞號則在2003年一次升空時因機翼的隔熱層損毀在重返地球時在大氣層中過熱而完全解體,犧牲了七位太空人!

今次原本想砌利華那盒1/144模型,但完成後覺得太大,所以選擇了這盒較小的長谷川,比例上雖然是之前孖星的一半,但卻包含了燃料艙及火箭推動器還有簡單的發射台底座,感覺完整一點。打開盒看到零件並不多,細看下零件的細節亦祇是一般以下而已。未砌之前曾觀看了很多有關穿梭機的資料影片及圖片,看看有甚或細節模型欠缺的可以盡量加回。此外模型有些地方也造得不夠完美,會盡量以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加以改善。而這盒模型所有的用色全是根據觀看過的資料影片或圖片。

先開始著手砌燃料艙及火箭推動器,先將兩半燃料艙連火箭推動器的零件合上,模型明顯的錯處是燃料艙與火箭推動器之間太多連接點,真實的祇有上下兩處

把燃料艙及兩邊的火箭推動器鋸開方便上色之餘亦可清除之間多餘的連接位,用補土補平連接位缺口及磨至平滑。

燃料艙上有一帶環表面是一條條相等粗度的凹凸坑紋,但模型卻祇以一條條幼直紋代替,看落表面幾乎是平坦的。

用針錐、鋸片及三角銼等工具將逐條幼紋加深及擴闊還原接近真實的表面,這是十分煩瑣的工序但完成後大大改善了觀感!除此帶環外,燃料艙外型沒有甚麼其他細節要加添或減除。

燃料艙艙表面全是隔熱物料覆蓋,表面完全不平滑及不反光,上底漆時用粗畫筆沾上Mr Surface 500在燃料艙上亂點造出粗糙表面,然後噴上白底漆。

燃料艙的主色為橙啡色,在沒有任何成色漆油可用之下祇好用橙色(#59)加入適量啡色(#7)及消光透明油(#188)混合出接近的顏色,然而在資料圖片中不同光線下燃料艙的顏色呈現不同深淺度,所以很難拿捏得準。中間的帶環較淺色,是用剛才的主色混入啞白色(#62)及少許黃色(#4)混合而成。

燃料艙有些更淺色的地方是用主色加入較多黃色混成。髹上其餘細節的顏色及合上連接載人飛行機的支架後,燃料艙已告完成。

下一步是兩枝火箭推動器。真實的底部跟模型有很大分別。

還原接近真實的形態,用膠片裁出圓圈加入補土填封火箭推動器的底部與噴射咀之間的空位。

火箭推動器連接燃料艙的接環對下部份有三個環(3, 5, 6)與其他環不同,將補土擠進環的下方營造接近真實效果。此外,這部份共有八個環,但模型祇有七個,第七個黑色環要自行髹上。

觀看資料圖片時發覺推動器不是整支白色,頂部及底部是覆蓋類似隔熱物料呈現一點微黃,因此將整支推動器噴上白色(GX1)後,遮蓋著中間白色部份,用啞白色(#62)加入少許泥黃色(#21)噴在頂部及尾部。

經一輪煩瑣的間色工序後,推動器上所有環已上好色,裝上噴射器後火箭推動器也完成了。

來到將燃料艙及兩枝火箭推動器再次連回一起,之前因是鋸開所以沒有任何連接點記號可以對齊兩枝推動器,因此需在燃料艙及推動器上找出適當的連接點位置鑽窿及插入膠條加上記號來協助對齊兩枝推動器。

素組燃料艙連火箭推動器於底座上,兩枝推動器看來沒有偏離原本的連接點。

可是連接底座的方式祇是推動器末端的噴射咀套入底座上兩點凸起部份感覺上十分不穩固,除非將推動器永久黏附在底座上,否則祇需輕輕一踫整座穿梭機都會打翻。因此在底座連接推動器的位置上各鑽開一個窿,套入一條由棄置的模型架剪出來相等粗度的膠條;另外在噴射咀內也鑽開同樣大小的窿,將推動器套入膠條連接底座,現在的穩固性大很多,不需永久黏附在底座上亦不容易打翻了。

來到載人軌道飛行器部份,即一般稱之為「穿梭機」(穿梭機這名字應是包括載人軌道飛行器、燃料艙、火箭推動器一併的統稱)。但為求簡潔說明起見就稱載人軌道飛行器為穿梭機。

穿梭機底部是一整片以幾千塊隔熱小方塊緊密排列而成,模型方面當然不會細緻至包含隔熱小方塊的紋理,但除了遮蓋前後起落架的門掩外底部沒有其他明顯的分界線,所以機頭部份與機身部份的機底之間的分界線要除去。

首先將機頭底接口份加厚,然後塞入膠片填補分界線的缺口,用補土填平再打磨至平滑。

穿梭機的載運部份的兩片門不太完全合得上,中間留有很明顯的分界線,所以決定將兩片門封上整理好中間的分界線。

機尾底部的擾流板末端加入膠條使其變得圓滑。

機身主要顏色是白和黑,但白的部份不是純白;黑的部份亦不是純黑。加上經歷過好幾次升空任務,機身都有明顯的歲月痕跡。先由主色開始,機身與機底是分開零件,全機身先噴上啞白色(#63);全機底則噴上啞黑色(#92+#63+#188)。因模型沒有提供機身黑色部份的貼紙,機身上所有黑色部份都要自行間色噴上,又是一項煩瑣的工序尤其機翼尾端一格格的圖案,真是耐力的考驗!

機身噴上啞白色(#63),一輪煩瑣的間色工序噴上啞黑色(#92+#63+#188)部份。

機咀部份忘記預先間開白色部份錯誤地噴了全黑,又一輪間色後矯正錯誤!

觀看過資料圖片,機底的顏色幾乎沒有一處地方是黑色,機底所有的隔熱方塊都因經過大氣層的高溫後變成灰白色,祇有部份地方重新舖上了新的隔熱方塊才呈現灰黑色,我亦盡量模仿機底舊化的模樣,但完成後機底大部份會被燃料艙及推動器遮擋著,所以亦不會太在意其真實感。

貼上水紙後,穿梭機也告完成了。

來到最後部份─底座,模型所提供的底座是模仿穿梭機的發射台,可是除發射台上的細節完全欠奉之外,也祇是盛載整體穿梭機的一部份。底座腳是四組移動裝置,可是發射台並沒有移動裝置,移動裝置是設於運送發射台的運輸車上,兩者是分開的。

礙於發射台的細節很複雜而又沒有詳盡的資料圖片,所以不花時間為底座作任何改動了。但雖然不作改動,仍想改善一下其外觀,底座的品字形槽不太喜歡封著底部,尤其中間那個中央的圓窿。

因此將三個槽底都完全或部份移走,推動器的兩個槽因要承托整座穿梭機,所以祇可除去一半底部。

四組移動裝置的外觀,履帶模型祇是以幼坑紋代表,將每片履片之間的空位鎅開增強立體效果。

把底座及四隻腳上好色後,完成了這盒看似簡單但十分廢神的作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